手的操作及动作的进步,对婴幼儿心理的进步有重大的意义。
第一,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进视觉、触觉、动觉及感知觉的进步和相互间的协调;
第二,婴幼儿通过动用玩具及操作平时生活用品,可以学会用物体的办法。将来,婴幼儿便会逐步地学会成人用工具的办法和经验;
第三,婴幼儿通过手的操作,能进1、步认识同一类物体的共性,因而使知觉愈加具备概括性,并为概括表象和定义的
产生筹备条件;在日常,应准时为不同年龄的婴幼儿提供适合的动手操作的机会。婴幼儿表示想自己动手做的事,成人应耐心地在旁边指导,而不应自己动手代替婴幼儿去做。如孩子期望自己学吃饭的时候,就不要喂他;该让孩子自己掌握穿衣时,就不要再替他穿衣;孩子可以自己握笔时,就能给他纸和笔,让他画着玩。孩子最初学习这类动作时,难免做得不健全,这就需要反复地训练,通过反复运用,婴幼儿便会学会比较复杂的手的动作。训练的内容必须要合适婴幼儿的年龄特点,如常常让婴幼儿做手工,包含画图、剪贴、泥工、折纸等,可以促进婴幼儿手的动作进步。
当发现婴幼儿有不正确的操作时,应准时予以矫正。比如,应该注意婴幼儿端碗,拿匙子、筷子,握笔,握球拍,用剪刀与拿其他工具时的办法是不是正确,发现问题应准时予以指导、纠正。当然,最好从刚开始就教会婴幼儿正确的操作办法,尽可能杜绝不正确的操作办法。
最后,要特别注意婴幼儿操作时的安全卫生。同一操作活动不应持续过久,以免孩子手部过度疲劳而失控力,导致事故,并影响手的正常进步。孩子在用金属工具如剪子、刀子、铲子和榔头等之前,应教给孩子正确的操作办法,并必须要嘱咐孩子注意安全。孩子用的工具,也应有安全手段。如剪子最好是圆头的,刀子、铲于不要过于锋利。当完成手的操作活动后,还要提醒婴幼儿准时洗手,以维持手部的清洗。